姬昌从小就对八卦很感兴趣,等到静下心来,回顾自己的一生,才发现世道变化都是人性造成的,于是就想用八卦来推演人性的变化规律。
可推来推去,总觉得八卦太粗糙,没法更细的表达人性变化,于是,对八卦进行升级推演,一直推演到六十四卦。
为了安全,姬昌也没给六十四卦添加文字。直到后来,姬昌的儿子周公旦才给六十四卦添加了爻辞,形成了完整的《周易》。后来,孔子又对《周易》进行补充解说,最终形成了具有儒家色彩的《易经》。
尽管姬昌很谨慎,可时间久了,推演出六十四卦这事还是被崇侯虎知道了。崇侯虎如获至宝,又跑去向纣王打小报告,添盐加醋的说:“姬昌的巫术已经练到了六十四重,能断人生死,预测国运,大家都称他为圣人。看来他是想用巫术蛊惑百姓,趁机造反。”
诬陷了好几回,纣王都不信。纣王把姬昌当成了摇钱树,明知道崇侯虎的小心思,但自己根本不想杀姬昌,于是不屑一顾的说:“什么圣人,欺世盗名而已。我是老天指派的天子,是凡人能预测的吗,以后别再拿这些事来烦我。”
崇侯虎遭到训斥,仍不死心,这才盯上了伯邑考,想拿伯邑考做文章。于是悄悄对纣王说:“我有个主意,能测出姬昌有没有真本事。”
纣王问:“什么主意?”
崇侯虎说:“姬昌的儿子在你手里,我们把他杀了,包成包子给姬昌吃,看他能不能算出肉馅是自己儿子。测上一回,也能证明谣传的真假。”
纣王对谣传不感兴趣,但对游戏感兴趣,尤其是残忍的游戏,于是对崇侯虎说:“这事你去办吧,最好别让妲己知道。”
崇侯虎找个借口带走了伯邑考,妲己虽然有不祥预感,但也没法拦,只好眼睁睁看着心上人离开自己,内心除了失落,毫无办法。
包子做好后,崇侯虎让人端给姬昌。姬昌深知无事献殷勤的道理,看到丰盛的伙食,心里一惊,便明白要试探自己。为了掩饰自己,姬昌故意装傻,拿起包子就吃,吃了两口,就赞叹说:“这狍子肉真香,多谢大王赏赐。”
饭后,姬昌又去推演他的八卦,趁着没人,姬昌赶紧算上一卦。刚算完,心里就一阵恶心,对着旁边的草丛不停的吐,直到吐出酸水。此时,姬昌老泪纵横,心如刀割。这一卦,坐实了姬昌之前的猜想。
消息传到西岐,朝廷上下一阵恐慌,赶紧四处搜寻奇珍异宝,带上重金去见纣王。纣王刚杀了伯邑考,又没测出姬昌的能耐,面对周国的重金和求饶,心里一阵发虚,干脆就把姬昌给放了。
姬昌含冤入狱,在牢里待了七年,老百姓没少议论这事。虽然出狱时低调仓促,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,很快传遍了殷都。
殷都城里有个卖扫把的老头,七十多岁,满头白发,听到消息后,生意都不做了,急忙跑回家,要跟老婆道别,去西岐找姬昌。
这个老头名叫姜子牙,为人随和,身体硬朗。别看一把年纪,但满腹经纶,志向高远,可惜生不逢时,一肚子的能耐,没地方施展。
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,出生在吕地,又称作吕尚。春秋战国之前,贵族女性以姓称呼,贵族男性以氏称呼,姓是宗族传承,氏是出生地或故乡。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姓和氏才开始合并,统称为姓。
姜子牙的祖先曾辅佐大禹治水,立过大功,被分封在吕地,等到姜子牙出生,家族已经没落,成为穷人,但文化并没有没落。
远古时代,因为没有文字,古人的智慧只能靠口传,跟秘籍一样,完全是私有化,普通穷人根本学不到。
姜子牙天资聪明,又是贵族后裔,有幸学到了家族的智慧,一肚子的大道理,可惜不能当饭吃。姜子牙长大后,穷的实在活不下去,只好到外边谋生,学人家做生意。
商朝虽然以农耕为主,但社会开放,提倡贸易,到处都是生意人。姜子牙也四处漂泊,寻找机会。姜子牙学的是圣学大道,很想在官场上谋个差事,可身份低下,没机会入仕,只好转向做买卖。
穷人做买卖,只能从小本生意开始,得学会斤斤计较,姜子牙不会,后世的管仲也不会,所以俩人都有相同的结局,做什么亏什么。
姜子牙先是学人家杀猪,别人杀猪都能赚钱,姜子牙却亏的一塌糊涂。后来改行卖酒,又亏的血本无归。无奈之下,只好跑到殷都来找机会。
殷都是商朝的国都,也是商朝的商业中心,原本繁华兴盛,人来人往。等到纣王上台后,常年打仗,四处征兵,导致人口减少,征税繁重,殷都也开始变得萧条冷清。
姜子牙在殷都找了很久,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,更没找到合适的生意,正走投无路的时候,却喜从天降,找到个老婆。这老婆姓马,人称马氏,马氏心灵手巧,擅长编织扫把,又是本地户口。由于青壮年都被纣王拉去当兵,马氏一直没嫁出去,看到姜子牙如此落魄,又是个厚道人,就收留了他。姜子牙无路可走,只好留在马家,做了上门女婿。
成亲后,姜子牙开始帮马氏卖扫把。虽然有了稳定的生活,岁数也大了,可姜子牙却依然怀着雄心大志,不甘心稀里糊涂的过一辈子。所以,卖扫把的同时,姜子牙时刻都在观察时局变化,寻找机会。
“三公”大难之后,姜子牙就盯上了西伯侯姬昌。听说姬昌德高望重,治国有方,是个难得的贤君,姜子牙就有心想投靠姬昌,偏偏姬昌被关进牢里,一关就是七年。姜子牙只好守着扫把摊,等待姬昌出狱。
这天,突然传来姬昌出狱的消息,姜子牙这才迫不及待的跑回家,想跟马氏告别,去投靠西伯侯。夫妻相处了几十年,互相都了如指掌。马氏深知姜子牙有一肚子学问,又不甘平庸,到了这把年纪,也不想让他憋屈,就同意放行。
等到收拾完行囊,吃过离别饭,夫妻便依依不舍的告别。七十多岁的姜子牙顶着一头白发,扛着行李,独自踏上了去往西岐的路。
小说《白发渔樵说春秋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